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,適老化改造已從社會議題上升為國家戰略。2025年,國務院將適老化改造納入“以舊換新”政策支持范圍,多地政府相繼出臺配套補貼政策,推動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從“可選消費”轉向“普惠民生”。據測算,全國400億平方米舊房市場中蘊含15萬億改造潛力,其中適老化改造直接市場規模達3萬億元。這一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,為家居企業開辟了新的增長賽道。如何精準把握銀發經濟脈搏,構建差異化競爭力,成為行業突圍的關鍵。
政策驅動:從“局部試點”到“全域覆蓋”的市場擴容
近年來,適老化改造政策力度持續加碼。國家層面,民政部等部門明確“十四五”期間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家庭實施改造,補貼標準提升至8000元/戶;地方層面,上海、濟南、山西等地率先探索,形成可復制的“政策+市場”聯動模式。以上海為例,其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服務平臺服務商數量從首批10家激增至59家,單周成交訂單超200單;濟南通過“國補+地方補貼”疊加模式,60天撬動銀發消費2000余萬元;山西推出的“晉孝煥新”行動,將地面改造、智能輔助設備等六大類納入補貼,單戶最高補貼達1.8萬元。
政策紅利的釋放直接激活了市場需求。數據顯示,2025年上半年淘系居家養老空間市場銷售復合增長率近20%,適老認知群體規模突破6億。家居企業需敏銳捕捉政策導向,通過參與標準制定、承接政府項目、布局補貼渠道等方式搶占先機。例如,中匠福深度參與12項國家適老化標準編制,其案例入選工信部《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》;居然智家依托全國賣場網絡,成為政策紅利落地的主渠道;我樂家居通過“千平大店計劃”在核心城市布局適老化體驗場景,精準觸達高凈值客群。
企業破局:從“產品供給”到“生態賦能”的戰略升級
面對銀發市場的多元需求,家居企業需突破傳統思維,構建“產品+服務+技術”的全場景解決方案。
1. 產品設計:從“功能適配”到“體驗升級”
適老化產品設計正從單一安全需求轉向健康促進與情感關懷。國家標準《家居產品適老化設計指南》(GB/T 45272—2025)明確要求產品兼顧安全性、易用性、舒適性與智能化。例如,上海百姓裝潢通過可升降灶臺、感應式地腳燈等設計,解決老年人彎腰、夜起難題;美的推出“美頤享”適老化智能家電,集成健康監測與遠程操控功能;九牧衛浴的無障礙浴室系統,將淋浴區、扶手、防滑地磚進行模塊化組合,滿足不同身體狀況需求。企業需加強人機工學研究,將適老化設計從“改造包”升級為“生活方案”。
2. 服務模式:從“單次交付”到“全周期陪伴”
老年人對“改造不擾老”的訴求倒逼服務創新。徐房房屋維急修中心推出“極速改造”模式,3天完成測量、拆除、安裝全流程;百姓裝潢聯合社區提供臨時居所安置服務,解決獨居老人施工期間的居住難題。此外,企業需延伸服務鏈條,提供后期維護、設備租賃等增值服務。如濟南甸柳新村街道打造的“養老用品超市”,推出輪椅可租可售、智能設備試用體驗等模式,降低消費門檻。這種“輕資產+重服務”的轉型,既能提升用戶粘性,又能開辟持續性收入來源。
3. 技術融合:從“物理改造”到“智能交互”
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技術為適老化改造注入新動能。萬物心聯實驗室的AI陪伴機器人UnyBan,通過語音交互實現報修、情緒監測等功能;喜臨門與華為合作的智能床墊,可實時監測心率、呼吸等生命體征;中匠福建設的“銀發經濟適老智慧科普館”,通過VR技術模擬改造場景,輔助需求評估。技術應用需以“無感交互”為核心,避免復雜操作帶來的使用障礙,例如采用一鍵呼叫、自動感應等簡化交互設計。
挑戰與機遇:在供需錯位中尋找藍海
盡管市場前景廣闊,但當前適老化改造仍面臨“偽需求”與“真痛點”的博弈。部分企業因缺乏對老年群體的深度洞察,推出功能冗余、操作復雜的“偽適老化產品”。例如智能馬桶操作繁瑣、升降臺高度不匹配輪椅使用等。破解這一難題,需建立“需求導向”的研發機制:
- 精準分層需求:針對不同健康狀況(自理/半失能/失能)、居住環境(老舊小區/電梯房)設計分級方案;
- 強化場景體驗:如SIC老博會設立“適老部品”展區,通過沉浸式展廳降低決策門檻;
- 打通數據壁壘:借助社區網格化管理數據,提前預判區域性需求熱點。
此外,企業需關注適老化改造的“外溢效應”。浦東金爵公寓通過防滑鋪裝、無障礙照明等微改造,提升社區整體適老性;保利置業將適老化理念融入新建住宅設計,開辟地產轉型新賽道。這種從“家庭單元”向“社區生態”的延伸,將為企業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未來展望:政策與市場的雙向奔赴
隨著適老化改造進入2.0時代,其內涵正從防滑防摔向空氣健康、心理關懷等維度拓展。某企業研發的“第二森林墻面氧吧”通過水伏技術模擬森林負氧離子環境,將空氣優化納入適老標準。這種創新提示企業:未來的競爭不僅是產品功能比拼,更是對“健康生活理念”的重新定義。
對家居企業而言,銀發市場的爭奪本質是“老齡化解決方案”的能力較量。誰能以用戶需求為錨點,整合設計、技術、服務資源,構建“安全-便捷-健康-情感”的全周期生態,誰就能在這場銀發經濟浪潮中立于潮頭。正如一位獨居老人在改造后所言:“家還是那個家,但住得更舒心,孩子們也更放心。”這種“舒心”與“放心”,正是企業價值的終極體現。
- END -
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,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。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。